多克多尔山座落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胡吉吐莫镇马场村境内,海拔198.9米,是杜尔伯特最高的一处土山。美丽的嫩江像一条玉带从山脚下奔流而过,一望无际的滔滔嫩江水泛起粼粼碧波,增添了多克多尔山的神彩。多克多尔山蜿蜒起伏二十多里,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嫩江左岸,最高处像龙头一样昂首向西矗立。恰似一条卧龙呈现“苍龙饮水”之势、展呼风唤雨之威,杜尔伯特人称之为神山。相传与隔江相望的内蒙古扎赉特旗的“宝格达山”是姊妹山。
关于多克多尔山的传说很多,黑龙江省著名蒙古族学者波·少布先生曾搜集整理了很多关于多克多尔山的神话传说,编写成故事在杜尔伯特传颂。通过这些形形色色、活灵活现的故事,使人们更加了解多克多尔山,信奉多克多尔山。
关于多克多尔山如何形成的,有一种传说。在很早以前嫩江泛滥,淹了草原、农田、房屋,百姓无栖身之地,于是祭祀河神,以求生存。百姓的举动感动了河神,派水族多克多尔何日米延(蒙古族噘嘴红鯺鮊)去江东堵住洪道,为人类造福,再不许回水晶宫,蒙古噘嘴红鯺鮊就永远躺在那里不动了,行使着他的使命。因此形成了一个矗立在嫩江左岸一座一头向上翘的土山,后来人们根据多克多尔何日米延的名字和形状称之为多克多尔山。自打这座山挡住了嫩江和东边的双阳河、乌裕尔河的江河洪道以后,江河再未给百姓带来灾难,所以百姓年年祭祀,世代相传。
蒙古族人信奉山、水,称山为神山,水为圣水。这与其依山居水而生存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因此,凡是蒙古族人集聚的地方都有共同信奉的山,并在指定的时间进行祭祀,为难遭灾时进行祈祷,久而久之众人所信奉的山就成为神山。多克多尔山就是杜尔伯特蒙古族人的神山。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”。多克多尔山虽然只有198.9米,但是她以灵验的神灵千百年来保佑着杜尔伯特人兴旺发达,繁衍生息。
在没有高山的草原地带,有这样一个突出的土山自然会感到她的神奇。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如今都有很多的信奉者前来祭拜,哪怕是在那除“四旧”的文化大革命的年代,老年人夜晚也要偷着烧上一炷香向多克多尔山祈祷。尤其是最近这些年,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,每到春、秋两季祭祀的人群络绎不绝,外省区的各族虔诚者不顾路途遥远前来祈祷、祭祀、以求平安、幸福、吉祥。
杜尔伯特旗当年的领地达1.8万平方公里,北到泰来县汤池乡伯大街,向东延伸至富裕县祥发古城,东到林甸县北部、明水县南部,沿明水县南部、青冈两县至通肯河经安达青肯泡,肇源的四方山,含大庆、林甸全境。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年发大水,嫩江、乌裕尔河、双阳河、呼兰河、松花江泛滥,洪水铺天盖地,整个杜尔伯特大地一片汪洋。全旗境内只剩下七个山包,其中最高的多克多尔山集中了上万个逃难的人,没有被水淹死,洪水过后得以生存,因此得救的人们定期祭祀多克多尔山,被视为拯救蒙古人的神山。自清朝以后有很多省内外的蒙古人,还有部分汉族人信奉多克多尔山,离多克多尔山几百里远的外省、区的信奉者利用农闲时间赶着勒勒车,或徒步带着贡品到多克多尔山下供奉、祭祀。
关于多克多尔山山神显灵的传说很多,活灵活现。多克多尔山从前树木茂盛,景色优美,是一个绝好的幽静场所。后来杜尔伯特末代王爷色旺多尔济的父亲死了,同世代祖辈的坟墓一同葬在这里。王爷的祖坟葬在这里之后,安排了一家姓白的人家守墓。守墓人老白头享受着王府给予的优厚待遇。同时王爷府把马群也驻扎在这里,因此解放后叫马场村。
守墓人老白头的夫人是一个接生婆,远近闻名的“乌德根”。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两个老太太,说家里有个产妇难产请“乌德根”接生。白夫人随两个老太太上车到了一个去处,下车一看:但见树林绿绿葱葱,景色别致,一幢瓦房十分敞亮,一家人彬彬有礼,尤其是主人一个白胡子老头殷勤相待。白夫人忙问产妇情况,急忙进入产房,以她娴熟的技术顺利地接下了婴儿。白夫人临走时,主人白胡子老头为答谢白夫人救命之恩,给了一小口袋黄豆,以表谢意。在回来的路上白夫人对这袋黄豆没太在意,袋口扎的不紧,经一路上颠簸到家时的黄豆只剩半小袋,她便漫不经心的扔在炕柜底下。有一天白夫人在收拾破烂东西时拎了一下口袋底,这一拎不要紧,半口袋金灿灿的金豆闪现在眼前足有几千克重。白夫人和老白头喜出望外,很是纳闷,难道是神仙显灵了,赐给我们这些金子。老白头一再劝白夫人想一想当时的情景。白夫人讲了那里山林、树木的特征,其中还有一棵十丈余高的参天大树,上边还系着很多红布。老白头听后说:哎呀,你说的地方我知道了,这个地方就在多克多尔山上,是“狐仙”的家。第二天老白头和夫人到多克多尔山看完之后,白夫人说:就是这里。并在离大榆树不远处看到了“狐仙洞”。这个故事传颂很久,因此信奉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还有一种传说,在辽金时期,有一个牵骆驼看风水的阴阳先生“南荒蛮子”路过多克多尔山时看到了多克多尔山像一条土龙横卧在嫩江左岸,百年之后这里必出真龙天子,有碍于朝廷的太平,出于对皇帝的示好心,通过地方长官报请朝廷,请求建塔镇压。朝廷立即下旨地方,配合阴阳先生镇压。于是经过一番测试,观察后决定在龙腰的部位建三个塔进行镇压,破坏这里的风水,以求国泰民安。建塔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江湾乡的九扇门村后岗上,因三个塔有九扇门。因此这里就得名为“九扇门村”。
天然次生林、茂盛的花草、满山遍野的杏花,将多克多尔山妆点得神气十足,灵光焕发。那些信奉神灵的善男信女,为保平安、为求吉祥、为续香火、建了很多小庙。“在深山修身养性,出古洞四海扬名”,“有求必应”等对联横批比比皆是。也许是人们的虔诚感动神灵,也许神灵主动地保佑着信奉的人们,围绕多克多尔山的周边各族人民的生活指数在不断地提高,人均收入不断攀升,牛羊肥壮、五谷丰登。多克多尔山的东侧是八十五万亩连环湖的最后一个湖“阿木塔湖”,与多克多尔山遥相对应,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已成为杜尔伯特的旅游胜地。哈布图哈萨尔的圣火已于2012年从内蒙古的达茂旗接送到“阿木塔”蒙古大营,“一代神弓”的雄姿展现在“阿木塔”圣水湖畔。神山、圣水给这里的各族人民带来了福祉。(作者:李泽春 文稿由档案局提供)